2008年2月15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何时垂顾伤残者
吕有文 蒋英富

  本报讯 今年春节前夕,笔者随义乌市交警和驾协走访了该市部分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庭,看到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家庭,不禁想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交通事故的“后遗症”。
  该市城西街道后叶村村民杨贤清,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。他上有慈祥健康的老母,下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女儿。不想,一场车祸使他家破人亡。1999年4月8日,杨贤清骑自行车带着两个女儿走亲戚,在返家途中他们被一辆急驰的大货车撞倒,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儿当场死亡,另一个女儿受伤,他自己也伤势严重。虽经多方送治,杨贤清还是右半身瘫痪,生活不能自理,妻子因此弃家出走。不惑之年的杨贤清,反而要靠70多岁的老母来伺候,而逃逸车辆至今没有查明,家庭生活全靠老母打工来维持。如果有一天老母撒手而去,杨贤清一家的生活该怎么办?
  背井离乡,远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来义乌打工的周贤明,于2007年7月29日21时30分许,在37省道义乌苏溪新院村路口被一辆货车撞倒,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。货车驾驶员驾车逃逸至今未归案,周家至今仍得不到赔偿,家中疾病缠身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苦苦地维持着。
  王小青是廿三里街道埠头村一位26岁的姑娘,当我们见到她时,她木然地坐在轮椅上,站不起来。2005年12月17日,她去华溪务工,在埠头公交站点候车时,被一辆狂奔而来的货车突然撞飞,不省人事,肇事车辆却逃得无影无踪。当时王小青被人救起送往医院,昏迷了半月之久,在花去18万多元之后,落得终身残疾,使原本生活拮据的家庭陷入困境。2007年12月6日,肇事逃逸的驾驶人被抓获归案,但没有赔偿能力。王小青终日呆呆地望着天空,使人掬泪痛惜。
  这几个家庭的状况,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给伤者家庭带来严重“后遗症”的缩影。而在其背后,又有多少急需求助的家庭在期待着。车祸每天都在发生,伤亡者每天都在出现。对那些车祸致伤夺命的人及其亲人来说,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救助。但《交通安全法》施行已近四年,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却依然不见踪影。目前仍然频繁出现的肇事逃逸或其他情况“逃单”、抢救费用超过保险责任限额、受害人自己无钱垫付医药费等多种情况,使得伤员医疗救助等费用来源成了大问题。
  笔者所在的义乌市,社会经济相对较好,完全有条件把“救助基金”建立好。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制定的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》,救助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从强制保险费中提取,也可以从对因未办理强制保险所处的罚款中取得,此外,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、基金孳息等方面筹措。义乌目前有汽车近12万辆,摩托车近13万辆,而且“吉祥号码”车牌的拍卖已经有3年,另外义乌经商办厂的能人很多,乐于资助慈善事业的人士也不在少数。
  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人文关怀与执法实践,事实表明两者间还存在一段令人无奈的脱节,希望各级政府能切实引起关注,早日落实好“社会救助基金”。